当前位置:大齐创业网 >> 创业经验 >> 文章正文

养猪场创业经验怎么学习?

发布于:2021-09-13 被浏览:514次
养猪场创业经验怎么学习?

作者:杨兴波

其实,养殖户都在担心2件事情:1)过不了环评;2)价格下跌。

因此,面对环保高压,养殖户纷纷创新养殖方法。

在分享其他养猪创业者的案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网易丁磊的未央猪场是如何过环评的?

安吉网易未央猪场占地 1200 亩的猪场,约有 120 亩直接用于养殖,其他部分均保持原始竹林、板栗林、茶园等植被,用以净化空气、隔绝外界病原和污染进入,还可以消纳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料。

味央猪舍的顶棚每隔 6 米就有一个阳光板,隔热但不阻紫外线,这个装置在保持猪舍内外温差的同时,还能引入紫外线杀菌,提高猪群免疫力。

同时,未央养猪场的每个猪舍顶棚都采用双层屋顶结构,最顶端设置气楼,气楼跟双层屋顶配合,可实现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冬天保暖夏天隔热,春秋季自然通风:如果猪舍温度低,气楼可把双层屋顶聚集的热空气抽到猪舍用以保暖;如果夏天猪舍温度高,可以打开气楼让热空气流走,降低猪舍温度。

另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并对传统猪舍进行改造设计,网易味央实现了猪只的定点排泄和粪污定点收集,这样一来,猪群进食、排泄、休息分开,有利于更好地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疾病威胁。

当然,猪粪的处理是猪场的难题之一,网易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开发的处理系统在味央猪场环保处理上起到关键作用。农场猪粪到了处理中心,首先实现干湿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经过处理,可以用作有机肥,并且几乎没有了臭味。

据了解,未央养猪场猪排泄物干湿分离出来的液体经过三道工序处理,其水质超过了城市自来水标准,“猪粪我们就施在园区的板栗林、菜地、绿化地里,经过处理的水则循环利用在猪舍的清洗、园区植物灌溉等方面,“我们在这里养猪,做到了零排放”。

当然,网易未来猪场的投资也是上千万,但对于中小养猪户来说如何小投入就可以实现养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统一呢?

养猪协会会长王洪勇也认为:微利时代,养猪拼的是成本和技术创新。接下来,我们看3个养猪户创新案例:

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变肥为宝

许军剑养猪场位于华埠镇新青阳村荆生坞。许军剑是浙江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生,2001年毕业后在杭州一家国企工作,待遇不错。2006年他带着工作后积累的资金,回到家乡华埠镇创业,在新青阳村投资办起了一家养猪场。他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从小到大,稳扎稳打,把每年赚到的钱用于扩大再生产。目前,已累计投资400多万元。近年,年出栏生猪稳定在1600头,销售额350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污水治理成了难题。原先污水处理采用地下渗透的土办法,2013年开展“五水共治”,土办法行不通了。于是,许军剑创新了污水治理模式。

许军剑的创新如下:

新建55立方米、250立方米两个沼气池,一个600立方米贮液池。猪粪袋装发酵后,免费供农户使用;污水流入沼气池,发酵后成为沼液,免费送到有需要农户的田间地头。

为此,许军剑专门购置容量3立方米的白色塑料桶50个和1辆沼液运输车。就这样,猪的排泄物变废为宝,不但解决了污水问题,而且为附近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

高楼养猪:每层可养1000多头

据英国媒体报道:有人在广西盖“豪华大厦”养猪,该猪场位于广西,是由私企盖的,楼高有7层每层可养上千头猪。

这家高楼养猪公司在占地11公顷的养猪场里将饲养3万头母猪,每年生产高达84万头仔猪,这很可能会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最集约化的养殖场。

关键还是粪便处理。该公司通过每层隔离成功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通风系统将防止空气在楼层之间或者大楼与大楼之间循环。粪便处理工厂正在建设当中,经过处理后的粪便会被用作有机肥料。

这种养猪形式,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大进步,虽说成本不菲,但这种养殖方式将会大大提高猪肉品质,顺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种养猪形式还能节约土地资源。

但这种养殖方式在国外也有人在试验,但都没有成功。比如,荷兰养殖户,纷纷盖起了两层或三层的楼,用来养猪;韩国也有专业的生猪养殖企业建起了自己的高楼猪场;欧洲养猪业也曾尝试,但是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断言:若成功或将影响整个亚洲。

现在,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世界上最大规模生猪养殖产业化,众多公司正在试验高层养猪场。

把猪养在田里: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

为了让养猪产生的粪污能够就地还田,河南宝丰县韩店村王世杰把猪圈建在大田边,利用距离优势解决养殖场排除的粪污,让农业和养殖业循环起来。这个项目叫做“千头线”,这个养猪项目不仅没被拆,还能过环评。

早在2011年,王世杰开始研发千头线。所谓千头线就是建在麦田边的两座大棚式猪圈,每座大棚容纳500只育肥猪,以两座大棚为一个单元,成为一条饲养1000头生猪育肥生产线。每1000头猪的生产线搭配100亩大田。


这种探索被称之为“百亩田、千头猪”模式。

除了可以用养殖污粪浇灌大田,作物也可以反作用于养殖业,秸秆通过科学处理可变成燃料进而为猪圈供应温水、为大棚增温。

千头线的养殖模式每年产生粪污2000立方米,除去一年浇灌两次麦田,剩余的污粪还能够改良土壤。

王世杰的养猪技术为带来了养殖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观点

技术创新都需要长期实践才可以证明是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每一个农业问题也因地域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不管是污水处理、高楼养殖、千头线项目还是其他养殖方式的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但,面对养殖政策高压之下,我们不能忽视,唯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